請問您想說什麼? WHAT IS IN YOUR MIND?

 



本影片原YOU TUBE網頁如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vJfe0jRDI

敬請參閱 (或可直接點此查看)

 

本影片幕後花絮~~~


「老師這麼優秀又認真,怎麼會想運用Hope的任教班級來做這套書籍的結合呢?」我這樣詢問這位教師……


她的回應是:「老師妳真的很有活力,這學期也正好有這個教材,所以想到了一些方式來結合這些。」


於是,看到自己創作的歌被其他教師所使用,是件破天荒的新奇之事,因為我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創作兒歌,如果不是與這些小朋友接觸,也不會被這樣啟發。所以,許多事情,沒有「撩落去」的力量,就產生不出瑕想空間喲~~~


因此我蠻開心,校方在經過一段時間審慎的評估之後,讓我在學期末最後幾天再度前往落後地區服務的公文,正式批準。


而這個,還有另一個故事呢!!!




習。(上開為與協同教師對話內容)








 看人說人話

「為什麼Hope老師也在教室裡面的時候,你們就非常安靜,但是她不在教室裡面的話,你們就一直講話一直講話?!」我所合作的外籍老師,再一次激動地和低年級小學生們說著她的心聲,雖然她的華語程度並非極度流利,然而,學生絕對可以聽得懂。學生時代一路被評價為資賦優異者的外籍人士,在我們合作的教室裡面,已經不是第一次讓我清楚看見她內心世界中的怒吼之聲。

 

 

了解這些細節的我,其實沒有真正離開教室,只是默默在近處觀察著這些學生們,在我不在場的時候上課,到底有怎樣的表現模式,到底學到了什麼。

 

 

以及,學生們對於這樣的一位外籍教師來自內心深處的呼喊,有什麼反應呢?

 

 

學生在我指導的時候會沉穩學習,循規蹈矩,並非今天才發生的事,早在身為初任國民小學教師,正式於台灣的北部大型學校服務,幾位初來乍到的英語教師教室並排在同一樓層時,就有其他教師曾經告訴過我:

「老師,妳的教室裡面學生最受教,能乖乖坐下來學習,其他英語專任教室的天花板都要掀起來了。」

 

 

時至今日,我的提問反而更加具體而微……

 

 

是什麼造成了這些教師之間的不同?

 

 

教師們的成長及轉變,是否伴隨著學生們的成長與轉變,一塊兒到來?

 

 

安靜的教室真的可以讓學生學到比較多嗎?

 

 

我也常常想,因為我自己有在不同先進、落後國家五味雜陳的工作經驗,所以當企圖去理解這樣身為異鄉遊子的外籍人士時,不難想像,此刻這樣的一個人孤零零在台灣的心境,有時應該是難以言說。

 

 

與這些真的是小朋友的小朋友們談「尊重」、「敬重」來自不同文化的他人,他們不知有沒有聽進去?

 

 

我知道我自己面對大量年齡層較低的學生時,這些學生們與過去有顯著不同的,是現在的學習者與我學習時,乃是一種愉悅的沉穩;過去,則是一種嚴肅的沉穩。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我應該歸功於那些曾經被我教過的學生們給我的磨鍊,因為他們個個不同,使得充滿好奇心的我更加對人心人性充滿探究之姿。

 

 

例如:

為何有青少年意志力堅決?

 

何以有同年齡的人放棄學業、走向職場、甚或誤入歧途?

 

為何在我所教過的大學生之中,有人擺明了要一輩子作啃老族,但也有人恰恰相反?

 

為何我那些退休了的學生裡面,有人義無反顧走向長年志工一途?

 

 

如果小孩的「抓周」可以使得古聖先賢說:「三歲定終生」,那麼,這個已經定下了的終生,到了小學的階段,到底是不是我即將退休的學生朋友所言的:

「我們在小學身為教師,有很多地方需要把關,可是,因為沒有把關好,所以,老師您在大學教書時,會看到一些學生的亂象……」

 

 

有人說學生是什麼樣子,與他們的教學者非常雷同。我相信,這些在我的專業歷程中不同的學生的反應值,其實回應著我的經驗值。但即始這樣,我仍舊納悶的,是在不同的人士面前,看似天真的低年級學生,反應怎麼能夠產生這樣懸殊的差別?

 

 

 

 

 

  蛻變的源由

一樣身為小朋友的人有可能已經成年了,只是內心仍然是小朋友的狀態。

 

 

相對於這些年齡幼小的學生,我的成年學生們喜歡和我談論他們生活中、工作中的點點滴滴,而我也非常習慣聆聽來自不同社會階級的人們,身邊所織就的不同故事。在這種過程之中就在晨間慢跑時,天雨路滑,我一個不經意地跌了一跤,使得另一個沒有傷疤的膝蓋現在也「成雙成對」掛彩。

 

 

巧合的是,前面的那個之所以掛彩,幾年前也同樣在外縣市教書時不經意摔傷,也多少因為地勢不熟悉而造成。我這一摔之後,饒是平時好動,重力加速度墜落在地上都還有緩衝,以手掌及手肘及時撐持,膝蓋的傷勢不到前次還必須就診的地步,也沒有造成別人常說的「以手部撐持易於骨折」的情形……同時,還好有幾年前另一邊膝蓋受傷時的經驗,也比較知道怎麼處理。

 

 

原來果真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

 

 

同時間,這個意外掛彩還讓我大夢初醒一般,想開了另外一個學生給我的謎團:

這位成年學生的成績表現一直優異,英語能力也頗為出色,近來,這位學生有解不開的英語習題請教了我,我稍事閱讀這些英語原文後,發現題組沒有多麼複雜。

 

 

原本,跟學生講解了答案,事情就了結了,可是跌了一跤的我所摔出的想法,令我有些恍然大悟……

第一:「這位學生是不是書讀太多,患得患失,才使優秀如此,卻連這樣不是太過困難的題組,都會出頻頻出錯?

 

 

第二:「這位學生是不是書讀太好,同時也不必操煩家計,所以,認為生命裡面的課題只有讀書這件事,即便已經大專院校畢業?

 

 

原來,很多事情是不斷探究而來,沒有探究,沒有解答;縱有答案,也難求正解。

 

 

但這位學生讓我想起自己在工作上所遇過的許許多多中外人士,那些擅長讀書的,和那些不擅長讀書的,一如前兩天在傳統市場購買蔬果時,和一位菜販聊天,這位女性說到:

「每個人就是資質不同,看不同的資質做不同的事。」

 

 

我的回應大致是:

「雖然資質不同,能夠各司其職,就是一種福氣。」

 

 

任何國家及人群的教學現場,無非就是給我一個具體的模板,裡面有人在教室上課卻可以明顯表現出暴力的模樣,也有人不論在何種狀況之下一定安分守己,更有人介於兩者之間,像風中的小樹,隨著風向往各種不同方向搖擺。

 

 

 

 

 

  真正的力量

 

成年學生們的話語又在我的耳邊響起:

「多數教師是愈教愈沒勁,老師妳不論教哪種年齡層的學生,是愈教愈起勁。到底那股勁兒是哪來的呢?

 

 

我覺得應該是自己希望助人的心,沒有停下來的時刻。

 

 

這樣解釋比較合理。

 

 

因為助人沒有停下來的時刻,一直想著自己在助人的立場中如何求新求變,於是在日新月益的世界裡對別人的學習,還是不由自主掛心。

 

 

例如,摔傷後我竟然有點失「聲」,想到身邊很多小朋友有人在咳來咳去,帶有細菌,自己抵抗力弱的時候就難免會受到波及。

 

 

可是,在休息的時候,明明應該好好休息,我還想著一些令我感到好奇的事情,諸如:

 

 

「書上說麵包可以自然發酵,但是怎麼讓麵包自然發酵呢?

 

 

「我的手做物品XXXXXX現在做到了XXX? 怎麼繼續下去會更具風味呢?

 

 

「何時要到街上去賣我自己創作的一種餅呢? 賣得出去嗎?

 

 

每件事情看似沒有關聯,但實際上都和到國際及國內其他地區服務的精神與實作,有所相連,比方說麵包發酵的問題解決,可以直接讓國際上貧苦人士自製麵包卻毋須使用酵母粉;另一個手做物的問題解決,可以讓這樣的人士有非食物之其他物品創造的謀生能力;賣的餅可以換一個場景,在極度落後的地區,也可以創造出一些生計。

 

 

 

 

 

結論

 

如此一來,腦袋從來沒有停下來的時刻,所為而來的事情也很單純;不知道是否學生們因為看出我這種單純的思維邏輯,而屈就了我,所以在我的教室裡面平和地學習,也不需要我的疾言厲色,更不需要全部一起雞飛狗跳。

 

 

也許最感動的地方,是他們受到了感動,而全部能夠把我所製作的歌曲,朗朗上口唱出來……

 

 

更令人感到動容之處,是同事竟然藉著我的創作,結合了長年的圖書館內書籍引介、管理與指導相關經驗,而用不同的方式教導了這些小學生們,另一種奇異的課程……

 

 

我是如此有福,如此受到關照地生活與工作於這個千變萬化的世界啊!!!





最後的影片為本題材的英語解說。原貼網頁請見此(亦可點擊此連結收看)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前輩子我是隻蠶寶寶?! Were I A Silkworm In My Previous Life?!

Proposed HEARTWARMING Project in 2025 二○二五寒假溫馨之旅行程內容

二0二五年第一季國際教育足跡 RECORD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5: Beautiful Communications 良質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