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怪獸 Defeating Monsters

 

以下概念核心以中英文呈現,但中文與英文不見得相當

Core values of the following messages are presented in both English and Mandarin Chinese. They may not go hand in hand with one another.


點擊收聽音檔 CLICK TO LISTEN TO HOPE'S Recording Message :)

無法收聽時請按照指示,要求收聽權限;或與本文作者連絡,告知需要音檔並留下email,便可傳送音檔至您電子郵件信箱中以便收聽。 When the recording message is not accessible due to authorization issues, just follow the instructions and ask for such. Alternatively, you may choose to leave a message with your email account; the recording file will be sent to your email later.








 


 

There are many things we do not quite understand until one day, if there is such a day, we become more mature or experienced.

 

In my case, my jobs have brought me opportunities to meet different people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 where I learn more while seeing more. To me, learning is looking at how others behave or respond to situations.

 

Behavior-wise, human beings react to each and every situation in his or her own ways which can be completely different. Then, I was confronted with people’s anger towards the others.

 

How can such confrontations be described?

 

Are they not or are they our business, especially when we are perhaps an outsider?

 

Or, what measurements are there for us to decide whether we are outsiders or not?

 

In case we do not feel we are outsiders whereas we feel we have something to say, how to say them so the others would want to listen to us but not feel they are offended by our behaviors?

 

During the past few days, I met someone who had every right to be angry. My response to that anger? Logically, I talked to this person about using another angle to look at the whole thing. Fortunately this person listened to my messages sent carefully; the consequential actions taken made the issues reach to a peaceful outlook, more hopeful, with other probabilities.

 

This experience showed me that when we set our goals to be peacemakers, we may truly be the peacemakers bridging different individuals. Shockingly, there are also those who can set detrimental goals to harm the others, unconsciously or fully aware, as I have witnessed through the years.

 

In the end, it is mostly very often those who sincerely know the essence of embracing the others selflessly that do not limit themselves to be trapped by their own emotions trapping the others in return.

 

Indeed it is an art, a creative art form that can take a whole lifetime to master.

 

 

過去這幾天有個稍微特殊的事件,是一場家長對孩子不諒解的事,原本抓狂的母親不願為怠惰及散慢的孩子再付出心力,讓他在英語力上繼續突破,但Hope決定在母親情緒對孩子產生激烈反感時介入,造成雙方破冰。

 

 

這個事件引發我個人對自己專業深度探究,而形成如此的音檔。過程裡面最大的反省應該是「毀滅性質的情緒如忿忿不平、懶惰、不說實話等等,處處可見,迎面而來時如何處理?

 

 

「如何在他人的負面觀點昇起之下,不被拉入漩渦,甚至澄清方位、加以疏通和引導?

 

 

「當在別人的情緒高低起伏中親身體會,到底該怎樣有效消化這樣的情緒,進而作出對自我、對他人產生多贏的決策?

 

 

在英語學習的路上協助他人看到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我其實也在探索自我的專業能力在這些元素的攪拌之下,來到什麼場域,接下去,又能夠及可以作些什麼。

 

 

這些有充滿真善美真諦的議題,應該是我個人在義務及非義務工作間,長年取得一種姿態尚顯優雅的心境和尋索過程中,消化及產出的議題。

 

 

 

 

下面是和一位家長談話的部份內容記實------------------------

 

XX同學的媽媽您好:

 

如果我們換位思考,看一下XX同學的立場,我們也許會發現,很多時候他們不由自主必須習慣到(任何)一個陌生環境。

 

在這種情況之中,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到底是什麼呢?

 

因為他們仍然在發展當中,所以真的不好斷定,有點像您提的問題「入中學時,一個學生到底應該有多少英語字彙」,Hope的回答是「所謂學者專家們各有所執所以答案莫衷一是」,因此,學生到底真正一路以來學到多少,似乎是更為紮實而平凡的回應。

 

當我們仔細觀察XX同學時,我們會發現他從一開始由他人引介我們認識、到他後來「願意習慣」去接受這個「科目」的學習,到現在能「多少樂在其中」,甚至還在分享會上大方跟別人「背誦」出上王老師的課,我們常有笑鬧百出的畫面讓我覺得學習英語很有意思的事實上,他在「大方向」的走法上已經讓人感到欣慰:

 

 

至少不像很多學習者感到英語的枯燥使自己無力感加深

 

至少他願意在有時難免落後的情況下把進度趕上

 

至少他很有希望嚐試新知的勇氣和表達感

 

例如他昨天和Hope見面,雖然是個不習慣的環境,坐下後第一件事竟然是說「老師,我在路上看到一個競選廣告,我覺得要把裡面的英文字寫下來」。

 

詢問他是什麼之後,我個人感到蠻特別的,因為那句英語和「信任」有關。

 

我想,我們身為成年人,用我們的視角看待萬事萬物,已經加上我們的社會化過程,不過換位思考,從他的視角看待的萬事萬物,竟然能夠把「英語」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注意,這個代表父母對他在教育上的注意導致他有所動力,是件值得欣喜的好事。

 

由於遇過一位同學,當時每天要搭火車上學,幾乎每兩、三天就會掉一把umbrella或者一本書、一些錢在火車上,而且還是一個女生,加上其他很多同學都有雷同的「健忘」習慣,以及Hope歷來教過的學生們更是一個比一個健望,所以久而久之,對於別人的丟三落四可能覺得無傷大雅。而剛剛談到的這個同學現在也早已為人母,和青梅竹馬雖然當年她有點嫌棄的另一半,似乎也過著蠻平凡可貴的家庭生活,工作也蠻平順,因此,看來也不會影響什麼。

 

 

重點是,媽媽您在一個與自己、與另一半不同的孩子面前時,如何調適自己---很明顯地他已經表現出與大家不大一樣的性格以及世界觀,如果我們去以成人的角度、以既定的看法去界定他,他會如何?

 

 

如果我們引發他的種種學習動機,讓他在學習上面的火花更加熱烈,他會如何?

 

 

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思索與觀察的問題,而這些思索與觀察也許始終沒有正解,但是我個人還是最喜歡一位名不見經傳的作者曾經寫過的一句話,中譯後大致變成:「每個人都是一般也許無法單從目光解讀的身心障礙者,而針對這些障礙惟一的解答就是關愛。」

 

 

可能從執業開始之後,就算以一位教師、教學者的立場對學習者施以關懷而非批判,所得到的反饋都相對而言更為之正面,所以對於為人父母者一般只有一至最多在台灣目前四、五位左右小孩的情況,不像我們動輒必須面對為數頗多學習者,而基於我個人的自我挑戰所面對的學習者還常常有來自不同業界或甚至國籍的高齡人士,一連串歷練下來,Hope還是鼓勵大家平和面對所有可能與不可能,以創造發展過程中學習者的最大值。

 

 

單就一場XX同學所參與的分享會而言(附圖如下),

 


第一,就算有人內心冀望可以上台分享,但是因為種種考量還是容易裹足不前;

 

第二,就算有人自覺服務人群到位而上台分享,但也常常因為種種緣由,下台之後被自己人、被他人批判描述論點、內容、長度、實際服務層面等等等等諸多層次;

 

第三,就算有人自覺學富五車,但也總可能因為種種關係而在說完之後,覺得自己沒有發揮得宜、沒有想像到場合竟然有那些參加者所以在臨時調整講稿之下,無法發揮得淋漓盡致等等等等內心世界不大敢跟別人說的話……

 

 

成人的世界有非常多考量與限制,但是XX同學像其他一些Hope曾經開放機會,邀請他們上台的學生一樣,可以因為他仍不受限於諸多大家容易侷限自我的點、線、面,反而更加能夠享受、也樂在其中擁有那樣的機會。就算台下觀眾認為他其實在背稿、在緊張,可是,批判的聲音一定不會到他身上,最主要的是他年齡尚且幼小,很多人對於這些年幼之人,有更大的容忍度。當然,基於這種種原因,他已經在與一般人不一樣的路上前行。

 

 

我個人很喜歡在別人走在不同的路上時,擔任一位點燈者。

 

 

同時,我期許這些人自己的燭火不要熄滅,如此在前點燈回看時,才能辨認他們所處位置,適時繼續點燃他們的心火幾許。

 

 

是的,我認為自己的角色絕絕對對已經像我的中外友人所觀察的,進入到一種咨詢他人心理的狀態,而我從來不排斥開發自己任何其他的可能的情況下,對於XX同學這樣的學習者我想下的藥方,就是讓他持續不斷燃起他內心對於英語世界的想望與了解,如此在與一般人多半感到無趣、被逼而學的背道而馳的情況下,他才有可能殺出重圍,建立一方他人趕之不上的園地。

 

 

而我們應該感到慶幸的,是這個園地的地基,我們已經一齊努力建立起來,就算在凡塵俗世間他有何種事項容易心不在「馬」,那也只是兩相忘於江湖,並無所謂而已。

 

 

不知您覺得呢^^

 

 

感謝您和先生養育了這個知書達理的好兒子,光是他的一手好字,以後都可以在別人打工度假要去果園摘水果賺錢時,自己在路邊擺一個攤子,賣幾張中英語交會的春聯,揮毫賺幾個小錢,同時等候伯樂遇上他這名千里馬,引他走向更廣闊的園地喲~~~

 

 

不好意思Hope總是非常有幻想能力呵呵 :)

 

 

附註說明一點:

 

Hope個人的淺見和觀察與合作角度而言

西方人的「買單」

買的不見得是純粹技藝

 

而是某種「能夠溝通到位的感覺」

 

也許他在真正的寫字上無法比上黃君璧、張大千

但是,他的溝通及樂天

將把他帶到您和先生現在無法想像的境界

 

我們現在所要作的

是幫他把武力備齊罷了

 

 

和所有的家長與學生能夠相逢、可以互相討論,是非常榮幸的一件事,尤其您本人也在相對不同且具挑戰度的教育崗位上協助許多學生學習,先生更是如此,能夠教到您們的孩子,又能夠保持溝通管道暢通,實在欣喜。我們應該好好慶祝慶祝 (OS: 每天都有事可以慶祝的感覺 :)

 

 

 

 

 

他能夠不斷持續下去某種科目或者技藝的學習,感受到大人給他的溫暖與支持,也是明智的康莊大道。

 

由於他有比一般學生多的、也有比一般學生少的SENSES,應該都是我們可以觀察的現象與狀況。

 

這樣的觀察與了解說不定是好事,等於我們知道他在這個部份可能有一些茫然之處,所以可以更好來協助他^^ 也是美事一椿。

 

 

 很多時候大家互相提攜、了解,會使得路途比較好走。 

 

 

實際的社會當中,有些人不大擅長發出求救訊息,有些人認為自己作的決定一定正確,有些人感到六神無主,其實種種狀況有時人在有人能夠討論時,會更加走向調整步伐的角度。

 

 

我個人不大確定何時開始喜歡與人分享和討論,但我個人超級享受這種過程。在分享及討論的過程當中,也可以澄清自己的念頭,也可以了解別人的想法,是多贏的局面。

 

 

也要謝謝您的心胸寬大,如果不是能夠廣納雅言,有時別人說破了嘴也很難把話放到別人心中,這就比較有難度,需要更高段的人士來處理 :)

 

THANK YOU VERY MUCH AGAIN.

 

HAVE A GREAT DAY WITH YOUR FAMILY MEMBERS.

 

SEE YOU SOON :)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前輩子我是隻蠶寶寶?! Were I A Silkworm In My Previous Life?!

Proposed HEARTWARMING Project in 2025 二○二五寒假溫馨之旅行程內容

二0二五年第一季國際教育足跡 RECORD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5: Beautiful Communications 良質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