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上海和所有的你們給我堅定的希望

Hope作品集  Following are created by Hope. 


In this piece of work entirely written entirely in Mandarin Chinese,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is put inside two video clips at the bottom. 

本作品英譯以口說錄製呈現,為創作性質,兩兩不一定對照,但意義相近。

口語英譯版為影音檔案,已置於以下中文作品最末端。


Recent Work From A Student in Shanghai--Memorization of Sentences and Words in English
一位人在上海的學生近期背誦單字與句子的作品--國中一年級

目前所教學生作品--國小二年級

                                                                    目前所教學生作品--國小五年級

和一位優秀的學生見面時,我們談論著許多生命當中重要的課題,其中也包含他目前的人生觀:

「我只要管到我自己、能夠拿取我想要的收入,而且那樣的收入夠高,能夠顯示我的社會經濟地位,其他的事我認為不是我的事……這是絕大多數的人都追求的目標,我覺得這很正常……老師妳的話,妳作的事、想的事,比較不一樣,不是世俗裡面的人可以理解的……」

 

接著他說著:「我上次聽到老師的歷程,是妳前往離島服務的那一段,之後,我就不大清楚老師又到哪裡去工作了……」

 

一個下午的談話過程中,我並未試圖拉扯學生的價值觀,但我分享了簡單的概念。

 

「我不能說追名逐利是種錯誤,畢竟,這個世界、任何一個社會,都提醒著我們在這些方面的敏感度。

 

不過,在到過許多地方、認識許多富人和窮人、在不同人們的家裡或者公司行號裡面替這些人上課,更加了解他們之後,我非常確定每個人不論貧富貴賤,都有自己身而為人要扛的包袱。

 

人可以活在框框裡面,也可以在框框外面生活。

 

身為老師的我,不大確定自己到底在框框裡面還是外面,但是我很確定的是服務工作帶給我的熱力,無可比擬。

 

比起有償的工作,我在作著無償的工作的時候,更加有著無比的信念和動力。

 

又或者,我該說任何有償的工作對我而言,只要能夠把金流引向無條件付出,像是贈與貧病弱勢等,那麼我就會感到自己在作義工一樣,舒服而自在。」

 

學生似有所感而回應了一則他所認識的日進斗金,但卻浮浮沉沉活著的人的故事。

 

之所以載浮載沉,從他的觀點而描述的故事,應該是這樣的人缺少某種執著或者良知。

 

這樣的故事給我的警惕是什麼呢?

 

我因著自己有力為他人服務,而感到欣慰和欣喜的終極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在自己土生土長的土地中的學校裡面教書,對我而言,是一種享受。

 

「真是謝謝您的幫忙,那就謝謝老師了……」由於疫情相關的政策等事宜,與一位目前任教學校的導師談話到達尾聲時,我這麼說。

 

這時,穿著粉紅色外衫,教學認真的老師跟我說:

「小朋友說妳很溫柔,上妳課都很乖……」

 

正咀嚼這話的時候,在因為學校成為「雙語教育」重點學校,參與討論時的某一個瞬間,與會的行政主管及教師們說:

Hope老師的歷練和想法肯定比較不同,是不是也給我們一些意見呢?

 

我想著那些下課時間「故意路過」我的教室的低年級至高年級國小學生,想著那些在電台服務時因種種緣由,與我進入不同電台錄音或者受訪或者產出節目的學生,想著那些與我和不同中學、大學、世界各地遇過的學生,又或者,那些公私立機構裡面服務之時所遇過的學生們……

 

有沒有某種度量衡,能夠丈量這些歷程給我帶來的深度與廣度呢?

 

如果繼續這樣的雕塑下去,我這個藝術品般的生命,會呈現怎樣的色澤與明暗呢?

 

 

這些事情,是我綜合而言整體的價值所在;處在一個時間空間中的我,卻往往和另一個時空中的人士重逢於那另一個時空之中。

 

上海,是我所到過的另一個城市。喜歡那裡的四通八達,寬敞的馬路,無盡的風情。

 

我的祖先來自那個城市,在那個城市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沒有想像過,今天的上海,會有一個由於疫情而影響甚鉅的時局;我想像著如果不能時時到喜愛購買蔬果的當地的賣場,如果不能常常在各個街區體驗當地人們在陽光下或者月色中的舞姿,會是怎樣的感受。

 

最難為的,應該是久久被封鎖在家裡,卻又斷炊斷糧的苦楚。

 

當然,我們也沒有想過,在我當時所教育的學生裡面,有著一群特別的青少年、少女們,因為教授他們的導師對我在背景上的肯定甚至推崇,而讓我在「體制外的工作範疇」中,義務為這些學生們「講課」。

 

講課講到心坎裡去的時候,是否結合了連國小低年級學生們也發現了的平靜溫和?

 

是否結合了我的同僚們所發現的見多識廣?

 

我不是太確定。

 

更不確定的,是這些褒獎是否過當。

 

不過,在疫情肆虐之下的上海市,卻有這樣的一群學生,每天透過父母,把他們的「英語作品」隔海傳給我「過目」。

 

「作品」的精髓看似稀鬆平常,卻是過去的我一路平凡無奇基本功的紮實奠定方法。

 

我聽著、看著他們的作品,回想在冷風刺骨的上海市,當他們的早自習時間八點鐘到的時候,準時出現在他們的教室之中,即便沒有任何其他老師在場,即便原本他們也是一個吵鬧無比的班級,即便他們根本不到15歲,那個我為了參賽而必須加緊練習英語能力的年紀,他們卻因為我的到來,而全班鴉雀無聲,屏氣凝神聆聽某些我輕描淡寫的國際服務工作內容:

 

像是如何在被當作罪犯的情況下,急中生智與異國海關警員解釋及脫困;

 

或者如何在舉目無親的相對落後國家,試圖尋找極為貧苦人群的歷程……

 

青青子衿如他們,竟也能夠在導師,一位堅毅的女性的鼓舞之下,寫出一篇又一篇精采動人的心得,以某種不同的視角,審視自己的生命歷程,爾後,秉氣凝神,「真正讀好英語。」

 

上海的故事可以是全球任何一個我所待過的城市的故事,這是由於,每個城市,都有其風華之所在,每個相逢,更有其亮眼之力道。

 

說出「上海」二字,想到和他們、以及其他所有在當地認識的人們或者學生或者同僚,或者因為國際服務而至浦東又或虹橋機場轉機,我和所有的人一樣,始終無法預測任何一個城市的命運,卻也和所有的人一樣,對這世上的每一個城市,願意燃起無數希望的光火。

 

我想讓這些在上海或者任何其他一地飽受疫情、戰亂等之苦的學生們、家長們、老師們、朋友們知道,在各處,有著無數微弱的音聲及關懷,為他們獻上無限的溫暖。

 

而提起上海,又或是這個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就像這個藍色星球所給予我的一般,永遠,是種說不出的感動。

 

 

結語

針對前面主管們、同僚們所提出的,關於「雙語教育Hope妳的看法是什麼」的問題,我的答案是:

「請考慮放入服務學習的元素。」

 

我常常感覺,如果自己沒有把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當作圭臬,就不可能看到英語學習背後燦然的質地,以及那之中無窮無盡的可能。

 

我無法想像如果當時沒有義務指導這群學生們,自己是否也能夠在這個階段,對上海抱持這樣的信念,一如我在那些或許最為灰色的階段,仍要為自己的視野妝點一襲紅粉般的瑰麗。

 

然而,隨著學生家長們每天所傳,學生們的英語錄音、字彙和文本的背誦內容,我在感動之餘看到的,就是一絲又一絲,數之不盡的渾厚氣勢。

 

足以將千絲萬縷苦楚驅離的盪氣迴腸,蒼勁磅礡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前輩子我是隻蠶寶寶?! Were I A Silkworm In My Previous Life?!

Proposed HEARTWARMING Project in 2025 二○二五寒假溫馨之旅行程內容

二0二五年第一季國際教育足跡 RECORDS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FOR THE FIRST QUARTER OF 2025: Beautiful Communications 良質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