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July, 2021

2021年7/17晚間線上討論

2021 07/17 線上討論語音內容,點擊即可收聽 在新竹市教書上班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 這是我首度在教學生涯當中,遇到一群身為教師的「學生們」,會因為我的課也感動流淚的…… 也許是大家的精神層次因為教學而比較靠近? 或者大家的歷鍊高出於在學學生? 至少不會聽到這些公校教師們像非常少數的一些我曾經教過的大學生們說到: 「這種事情有什麼好哭的? 只是幫助幫助別人、談談國際工作或者一些偉人而已……」 由衷感恩這些現職教師們的感同身受,我才能夠在這個道路上看到「學生」之間的對比反應 :)  這群可愛的教師學生們甚至私下表達了許多次的捨不得,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我是蠻樂意見到大家現在必須大多足不出戶,因為如果見面,所有的人相加,真的有可能哭掉很多包面紙。

二O二一暫別台灣前夕

Image
前言 這篇一動筆之後來到九千多字文章,代表晧璞對推動雙語政策的新竹市政府、清華大學、新竹國小及其他所有新竹市市立各級學校相關長官與第一線教師們的厚愛,無限感懷之思。感謝歷來所有前輩、晚輩、平輩等眾人對晧璞的提攜與厚愛,自然,對於吾父吾母之大恩大德,一樣無以為報,惟有盡力而為方能體現得此身此情,所有造化。   極為榮幸於新竹市服務期間能與這些優秀的各級學校教育夥伴們在新竹國小和清華大學的教室裡面互動、教學相長,更為榮幸的是獲得與上課教師們得來不易而至為珍貴的友誼與關懷。乘載著大家的祝福,晧璞仍然志向不變,期許自己持續在歷來總是盼望能達到深度服務人群的路途之上,在國內外進行任何相關之可施力工事。   但願這樣的一己之力透過經歷上的洗禮能夠更加練達,藉著各國人士 ( 包括我的同胞們 ) 長期於相關事項上的大力協助,期未來我們能夠共同打造出四通八達海內外並行的服務職志,造福黎明蒼生,體現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相濡以沬的胸襟與情懷。     但凡任何字句不甚通順之處尚請見諒,因出國門在即恐將暫時無法細心修正,但溢於言表之意,相信眾人皆能諒察。竹市相關行政工作上惟有「教材」一事仍懸而未決,雖便晧璞已有多年編寫英文考試用書多本之經歷,然雙語政策與第一線執教各科教師切身相關,相信在新竹市府教育處所訂定之方向下,各科輔導團員於此尤因疫情而導致之混亂狀態結束之後,厘清方向與重點和集眾人之力,定當有所突破。     已成為史料的記事 下為一非為竹市教書之教師學生所書,原文英語,現兩相對應逐句譯之。 Dear all, food for thought now:) Melody used to be my student, too, and she is working as a teacher now, not in Hsinchu though. Maybe you can provide some answers (for me to forward) to her as well while having fun!!! However, I am sure you have already expressed a lot.     各位 ( 群組中的 ) 教育夥伴們大家好: MELODY...

溫情滿人間

Image
  2021 7/17日台灣時間晚上7:00線上會面時,無法到現場的特別來賓談話內容 貴賓在訪談過程中所談到的鄰里協助活動Ruby's Pantry所需動員的人力與物資剪影: 值得注意的重點(但圖片中無法顯現的全貌)如下 第一,義務協助者分為老、中、青三代; 第二,廠商為中心組織所連結及分送相關物資; 第三,總計每個月來訪者、領取物資人次為數百人,而這只是整個連鎖活動的其中一個小鎮之動員,其他大城中的動員人力及物資和收受者,更為之多; 第四,真正在分送物資時的室內動線排列非常靈活而有秩序,人們必須自行攜帶大型容器裝盛各種大家都可以領取的物資; 第五,以此小鎮為例,在現場工作的義工大多彼此之間稍微認識,亦有COFFEE/TEA BREAK,大家一起談話,只是人數眾多,要全部都談上話恐怕比較困難。 壹   一個問題與見解 一位在中學教書的優秀學生,與我已有多年相識的情份,看著她結婚生子一路行來,於她在人世中所建構之自成一格的幸福美滿,感到欣喜。近日,她詢問了我關於「授課之私校學生家庭背景頗佳,均希望唸讀國外名校,這些學生們想知道在此疫情期間,如何進行諸多國外名校重視的弱勢服務工作,以及該此名學生工作學校內西方教師多不看好這些中學生,咸認身為高中生的他們並無名校學生所該具備的語言能力和人格特質的情況之下,該如何是好」的問題。   我思索過後詢問這名學生下列問題: 一 貴校外籍教師來自何種國度 ? 二 他們當中有無世界級名校畢業者 ? 三 他們為何認為學生欠缺相關成為世界級名校學生的素質 ?   她匯整之後給了我一些相關的回應,包括教師來自於北美與中美、西歐等國,無人曾於世界級名校就讀外,其中不少為曾就讀於位處台灣之國立大學的外籍人士,而他們認為學生之所以並無成為世界級名校學生的條件,一是他們眼下語言能力薄弱,另一是他們在其他能力上的不足。   接著,我詢問這名中學教師學生「這群高中生有可人訓練他們的思辯能力」……想當然爾,答案不置可否。   這段對談的過程我在最後所作的回應如下: 一 學生們如果希望進行國際服務工作,即便在疫情狀態中依然有其辦法可想,請給 Hope 一些時間統整資源; 二 人的潛力無限,毋須以一個人此刻、當下的狀況,預測其未來之發展前景 — 在...

刻骨銘心的魔幻時刻

一 一次會議之中,某教育界高級主管表示「 …… 我們都知道情緒很重要,如果人的情緒無法掌控得宜,什麼事都如落花流水七零八落 …… 」   這裡的「情緒」,不單指被管理者,也指管理者本身。一個教室裡面,老師和學生的情緒同樣需要管理;一個公司裡面,老闆和員工的情緒同樣需要管理;一個國家裡面,總理和民眾的情緒同樣需要管理。所以在心理學的分類當中,工商諮商、業界情緒管理等類別,在過去幾十年間於西方成為「顯學」,不在話下。   這位主管和她的成員,與其他諸多走向成功的主管一般有一個共通的特質:他們見到任何人都先給予讚美,對於轄下之人所作之事給予無限的肯定。因為如此這般,自然而然人們心悅誠服。   所以我很喜歡一句英文: It doesn’t hurt.   簡單翻譯過來,就是「這麼作,不會讓人少一塊肉。」   文謅謅些便是「此乃無傷大雅之舉。」     二 其實我並沒有發現自己「很會讚美人,幾乎那是 HOPE 老師妳的專長之一。」這話,是一位曾經與我到過東非的朋友,給我的評價。   在教室裡面上過我的課的現職教師們,則反應過:「因為在教室裡面, HOPE 老師妳不管我們英文多爛都說很棒、很棒 !!  所以回到教室以後我們學生表現得再差,我們也會回應說好棒哦 ~~~  沒想到這樣一說,學生們的表現就更好了,真令人喜出望外 ! 」   可是,我在初始開始教書時,常常拿著放大鏡看學生,不苟言笑。這中間的轉變怎麼來的呢 ?   甚至我發現與其管理別人的情緒,不如先管好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不要陷入唯我獨尊的魔域之中,讓自己必須謙恭和善聆聽別人,如此才可能創造一個接著一個的魔幻時刻。   今天的我,常常看到那種魔幻時刻在我的生活之中衍生:   一段和小朋友互動的過程;   一段和年長者談話的過程;   一段線上課程的交流 ……   無時無刻我都享受著某種奇異種子在我身上發酵的感覺。   可是,到底是為什麼呢 ?     三    我探索了一下自己的歷程,有了下面的這個發現。   最初當我到達第三世界國家時,眼見他們的貧窮程度,內心充滿震驚,例如貧窮人口所聚居之處,每...